贝特瑞:全球负极材料之王
从新能源汽车,到手机、电脑等3C产品,全世界大多数主流生产企业都直接或间接使用过一家中国新三板公司生产的电池材料。近日,全国股转公司联合上海证券报主办的“走进新三板公司”大型调研活动来到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瑞”),一睹这家新能源材料领域龙头企业的风采。
向“双第一”目标挺进
大多数投资者认识贝特瑞始于其母公司乐鱼电子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而对于全球大多数新能源材料应用商来说,只有16年历史的贝特瑞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合作伙伴。贝特瑞占据了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约30%的份额,多年来蝉联全球负极材料之王,三星、松下等全球知名锂电池厂商均为贝特瑞的客户。
贝特瑞成立于2000年8月,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2016年1月变更为做市转让。乐鱼电子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其前身深宝安是国内第一家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合计持有公司84.76%股份,为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贝特瑞多年来营收增速持续在20%以上,已经成为乐鱼电子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旗下最具成长性的资产板块,其营收中有七成以上来自负极材料。
以去年以来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而被资本密切关注的锂离子材料为例,其材料产品分为正极和负极,各占电池总成本的30%和15%。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LFPO)、锰酸锂(LMO)、镍钴锰多元材料(NCM也称三元材料或者高镍材料)、钴酸锂(LCO)等。常见的负极材料有碳、锡基、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合金类和纳米级负极材料,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合计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95%以上,其中中国占68%以上。
贝特瑞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产业龙头,2014年负极材料产量超过1.7万吨,成为全球四大负极材料生产商之首。去年,公司负极材料产能超过3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30%,遥遥领先其他企业。贝特瑞拥有负极材料完整价值产业链,目前拥有鸡西天然石墨产业链、山西/天津人造石墨产业链、深圳/惠州研发与高端制造平台等。“垂直产业链是贝特瑞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国内和全球企业中所不具备的。”贝特瑞总经理岳敏告诉记者。
贝特瑞2012年至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3亿、9.31亿、12.29亿和15.0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2.89%、20.34%、32.07%和22.14%,持续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净利润分别为5470万、8830万、1.25亿和1.7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9%、61%、42%和41%,近三年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受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带动,公司2016年上半年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54亿元,同比增长48.27%;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157.26%。
“我们还注意到两个关键的指标:一是国内和海外的比例;一是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比例。公司近两年营收50%来源于海外主力锂电池供应商,表明公司占据了高端负极材料市场的一定份额。”一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在正负极材料方面,今年上半年贝特瑞正极材料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439.03%;实现净利润2979.74万元,同比增长41.18倍。负极材料方面,贝特瑞上半年实现营收6.46亿元,同比增长30.84%;实现净利润8495.25万元,同比增长82.95%。正负极材料营收比例达到1:3,净利润比例达到1:2.8,贝特瑞正在向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双第一”目标挺进。
科技创新驱动转型之路
“研发上,我们只做有把握做到全球前三的方向。”贝特瑞研究院院长任建国掷地有声地说。
贝特瑞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研究院,首期硬件投入近1个亿,五年时间从市级发展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科研人员200多名,是新能源材料领域全球规模最大的研究院。“研发上我们是真投入、大投入,等于在用一个贝特瑞养着另一个贝特瑞,研发的支出占了薪酬的一半。”贝特瑞总经理岳敏告诉上证报记者,持续研发、产研结合在贝特瑞落到了实处,很多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在第一个阶段,而研发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国家十三五规划里立项的一些相关课题,其实确定之前我们已经扎扎实实在做了。科研必须走在政策前面。”
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开发、航空航天核工业领域先进材料开发及纳米材料和后锂电新材料开发等,均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就投资界对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路线变更风险的担忧,岳敏认为,锂离子电池作为基本发展路线的方向已经奠定,随着产业体系和配套越来越完善,发展燃料电池或其他电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作为材料供应商,我们和后端的应用方——无论是电池生产商还是作为最终应用端的新能源企业等生产商——在研发上保持统一的方向和一致的节奏,就我们自身的体会,不确定性是越来越小了,大发展的机遇期正在到来。”目前,贝特瑞在硅负极材料研发上已经做到了全球全面领先,硅石墨复合材料等领域也有巨大产业化潜力,包括石墨烯在内的新型材料从成本到用量都处在产业化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任建国院长表示,新能源材料的最好机遇期已经到来,选择面向市场扎扎实实地做科研和产业化,才是最好的“捷径”。